推荐理由:巴燕镇又称巴燕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辖镇,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人口2万,以汉族为主,回族占总人口的44%。面积25.4平方千米。辖金家庄、什吉列、上圈、绽麻、哈洞、下胡拉、尕西沟、儒家沟、西上、西下、南街、北街、东上、东下14个村委会和巴燕居委会。民国时设巴燕镇,1949年设巴燕市,1952年设巴燕乡,1966年改设巴燕镇,1958年与阿什奴乡合并成立巴燕公社,1984年改为巴燕1个镇。. 2014年7月,巴燕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展开】
TOP 1
推荐理由:雨润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0千米。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土、藏族等。总面积125.3平方千米。辖旱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羊圈、迭尔沟、红坡、刘家、荒滩、深沟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雨润乡,1950年沿旧制设雨润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雨润公社,1984年复设雨润乡。.
【展开】
TOP 2
推荐理由:洪水镇地处东经112026/至113022/,北纬360至37008/的太行山区之间,居长治市武乡县境内东部距县城50公里,北通左权,东临黎城,西靠榆社,全镇版图面积2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843亩)现有53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7600户,人口近3万,其中农业人口23300,共6008户。 地理状况 洪水全境地处山区,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最高峰为位于左会的板山花儿垴,海拔2008米,最低处位于白和至下寨的蟠洪河沿岸,海拔1005米,为黄土丘陵区。主要山脉有,位于广志一带的朱家垴山、道场山,海拔1700米,位于洪水东庄一带的西阳山、庐坡山,海拔1600米,位于西岭背、石窑郊一带的崇城山,海拔1800米,位于左会拴马一带的板山、天城山,海拔1900米。境内河流主要有位于广志一带的广志河,流域长15公里,平均宽10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位于白和至下寨段的蟠洪河,流域长20公里,平均宽13.4公里,总流域面积260.8平方公里,位于左会至东庄一带的窑湾河,流域长14公里,平均宽10公里,流域面积140平方公里。 洪水镇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平均日照数2592.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无霜期170天左右。 农业方面: 近年来,洪水镇党委、政府立足本镇实情,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调大、调优、调绿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种植上形成了绿色蔬菜、土豆、小杂粮三大龙头产业,全镇现有日光温室大棚266座,明地菜2000余亩;种植土豆2万亩,年产6000万公斤,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500余元;种植小杂粮10000亩,形成了规模生产。在林业发展上,围绕“干果规模化,水果优质化,产权明晰化”的兴林目标,完成造林1.2万亩,其中实施退耕还林8000亩,发展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4000亩。在畜牧业上,以规模化发展为方向,全镇规模以上养殖户达到了600余户,羊饲养量达到了40000只,牛饲养量达到了3000头。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加强,为农业增收开辟了稳定的渠道。. 2014年7月,洪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展开】
TOP 3
推荐理由:延安市宝塔区辖乡。1972年设川口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区东北,距市区20公里。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0.8万。辖庙庵村、两河村、罗家沟村、偏桥村、同岔村、田家圪崂、西窑沟、申庄村、白庄村、安家寺村、川口、赵家窑、冯坪、王庄、枣园、党庄、蟠庄、梁崖、白峁子、刘渠村、施家崖、新民村、牛兴圪台、小李渠村、牛田寺村、陈家瓜、柏树畔、阳台30个村委会。有煤、石油、石灰石、紫砂土等矿藏。农产有马铃薯、玉米、小米、苹果、山楂等。乡镇企业有煤矿、砖厂、紫砂陶瓷厂、玉米淀粉综合加工厂等。.
【展开】
TOP 4
推荐理由:积石镇为县府驻地。位于黄河北岸,县境北部,小积石山下。人口2.4万,以撒拉族为主,占42.4%,回族占30%,还有汉族、藏族等。总面积128平方千米。辖东街、西街、上草滩坝、下草滩坝、瓦匠庄、托坝、线尕拉、沙坝塘、西沟、石头坡、丁匠、大别列、尕别列、乙麻目、新建、河北、加入17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积石镇,1949年设循化市,1953年改为城关镇,1956年改称积石镇,1958年并入黄河公社,1961年分设城镇公社,1984年复改积石镇。. 2014年7月,积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展开】
TOP 5
推荐理由:2020年5月,塘川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2年11月,农业部认定塘川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金塘川蔬菜)。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 塘川镇是2006年8月互助土族自治县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的乡镇。 塘川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西部、海东地区北部,北与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相接,东北与东山乡毗邻,东南与平安县接壤,西靠西山乡,蔡家堡,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全区东西越3千米,南北长35千米。总面积208.6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04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土族,藏族,回族等。 -乡镇划分新设立的塘川镇辖28个村(牧)委会,既雷家堡、甘一、甘二、总寨、上山城、陶家寨、下山城、水湾、刘家、三其、汪家、五其下、五其上、后山,双树、周家、董家、坪地、吉家沟、朱家口、大庄、大通苑、黄家湾、新元、包家口、什字、高羌、大沟. -乡镇资源区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石灰岩、石膏居多,主要分布在水湾,五其,刘家庄等地方。当地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已经初具规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当然与此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区内有塘川工业区,有建材厂,炭化硅厂,水泥厂,青稞酒厂等一批现代化加工企业。 区内交通相当便利,有三条公路连同西宁到互助,宁互一级公路等高等级公路穿越整个区,促进了区内经济发展。全区有完全中学一所,既互助县第五中学,一所初级中学,双树中学。小学若干。 塘川物产丰富,其中橄榄有佳味之称。陈志岁游塘川,留有咏橄榄诗句:“细芬味数山园颗,一次回思一次甜”。
【展开】
TOP 6
推荐理由:威远镇地处县城,是景谷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属坝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白龙、威远、乡3个社区居民委会和芒冒、威远街2个村民委员会,20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镇有11149户,总人口25114人,其中农业人口47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7人。有傣、彝、拉祜、回等少数民放人口11537人,占总人口的46%。其中,傣族6695人,占27%。海拔最高1727米、最低913米,平均海拔1320米;年平均气温20.8C;平均降雨量1554.9毫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847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86元;镇级财政实现收入475万元,支出498万元,财政自给率95%。粮食总产量为1747吨,农民人均有粮369公斤。 有个体私营企业2183个,从业人员3860人,其中私营企业33户,个体工商户2150户,营业总收入16300万元,上缴税金764万元。 有1所小学,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幼儿园1所,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229人。 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有可耕地面积6333亩,其中水田2159亩,旱地4174亩。可机耕面积3128亩(占49%);有热区面积6333亩,已开发利用6330亩(占99%);有林地面积1040.8公顷,森林覆盖率36.18%,活立木蓄积量87700万立方米。2003年末,全镇所有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三通”。 威远镇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的侨乡,境内大寨官佛寺内有被誉为“中国塔林一绝”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包树、树包塔”,傣寨芒冒从泰国清迈引进种植的第一株象牙芒果始祖树仍然枝繁叶茂,始祖碑位于芒乡大道旁,与芒冒村傣族文化娱乐中心(筹建)相对应,自成一体。傣族文化娱乐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景谷东大门上的重要景点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傣族建筑群。 公榔村芒朵社 公榔村芒朵社离景谷县城威远镇十多分钟路程,一个凤尾竹掩映下的傣族村寨。村小学前两棵800年的大榕树如华盖般擎天挺立,数十孩童嬉戏其下,初冬无风,尚闻蝉鸣,艳阳高照,树影迷离。沿小路而下,沿途
【展开】
TOP 7
推荐理由:街子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1.5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7%。面积62.1平方千米。辖三兰巴海、托隆都、团结、三立房、羊苦浪、洋巴扎、上房、沈家、马家、孟达山、波拉海、果哈拉、果什滩、波立吉、古及来、塘坊、苏哇什、吾土贝那亥、牙木曲乎19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第一区辖地,1950年设街子乡,1958年与文都乡合并成立永丰公社,1966年改为街子公社,1984年复设街子乡。. 2014年7月,街子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4年2月,街子镇入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展开】
TOP 8
推荐理由:马营镇地处宝鸡市东南15公里处,南依秦岭,北俯渭水,西起茵香河,东至清水河,总面积177平方公里。-镇历史悠久,相传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遵循太宗李世民“刀枪入库,马牧南山,文治天下,发展生产”的旨意在此牧马扎营,垦荒种粮,繁衍生息,始称-。 一、人口、城镇基础建设 镇辖22个行政村,其中川道村10个,山区村12个,总人口4.25万人(其中农业户6973户,人口2.8万人、非农业人口1.4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8‰。镇内川道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面积25.7平方公里,川道区域总人口3.3万人。 交通:西宝南线,310国道穿境而过,新修的高新大道、滨河路横贯东西,代马大桥、斗马隧道的建成更将-与市、县区连为一体。截止目前,全镇公路总里数6.25公里,镇村道路铺设面积19万平方米,累计道路建设总里数53.2公里。 随着市区东扩南移,高新东区建设逐步发展,坐落于高新区东区的-也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逐步发展壮大。 二、经济发展现状 2005年底全镇社会总产值10.96亿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工业总产值10.47亿元,农业总产值5445万元。 农业:在保持农产品稳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果品、蔬菜、畜牧及水产养殖为主的四大农副产品基地,使粮经比已趋各半。目前全镇现有耕地17987亩,其中水浇地10443亩,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7389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0020亩,产量4973吨,玉米播种面积13747亩,产量2416吨);现有果园面积1533亩,专业菜田1700多亩;畜牧业以猪、牛、羊及家禽养殖为主,2005年存栏数分别为:大生畜653头,猪2489头,羊885只,家禽92.78万只;2005年产量为75吨。各村利用本村资源优势也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其中燃灯寺村的特色养殖红鳟鱼、规模发展的无公害菜田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示范。 农业机械化建设发展迅速,全镇现有联合收割机57台,大中型拖拉机170台,小型拖拉机276台,农用三轮运输车204台。. 2020年9月,马营镇上榜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位列第95位。
【展开】
TOP 9
推荐理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翼地带,全境皆为山区,东邻宜都市、松滋市,西倚鹤峰县、巴东县,南交湖南石门县,北毗长阳县。原名长乐县,1914年更名为五峰县,198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总人口20.8万,其中土家族人口占67%。 五峰自然环境独特,素有“仙源”之称。境内峰峦叠翠,碧水长流,水能、矿产、森林 特产、旅游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五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盛产特产的地方,并有“中国茶叶之乡”的美称。共有特产资源11类160个品种,其中年产茶叶2800多吨,如“天麻剑毫”、“采花毛尖”、“水仙春毫”等名优茶多次荣获国内、国际金奖,以优良的内质享誉海内外;年产白肋烟8至10万担,是全国白肋烟出口供货县;境内生长中药材195类812种,年产700至800吨;年产香菌200多吨。境内还盛产核桃、板栗、柿子、猕猴桃等土特产品。 五峰水能资源和矿产丰富,拥有可开发利用的河流13条,理论蕴藏量达30万千瓦以上;已探明的矿种有20多种,其中重晶石、方解石、白云石、硫铁矿、石英石、高岭土、原煤等非金属矿都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其中方解石储量6000多万吨,可年产30万吨以上品质优良的稀有矿泉水。经江汉石油管理局石油勘探队勘探,初步确定五峰为建始等八县市贮油中心地带。 五峰更是“纯天然”旅游圣地,境内青山秀水,气侯宜人。被誉为长江三峡后花园的百里柴埠溪,集大小景点122处,奇山异石,山水相依,风景秀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植物基因库”的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于第四纪冰川时期,距今约1.3亿多年,其内珍稀树种群落被称为生物活化石,保存着几十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以长生洞为代表的神秘的地下溶洞群遍布全境,被国际洞穴组织誉为“溶洞王国”。神奇的白溢寨暑天冰穴,冬天热气蒸腾,夏天冰冻三尺,为地球同纬度地区所旱见。.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五峰镇为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五峰百溪河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五峰百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境内,属武陵山区腹地,是连接湖北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与湖南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峡谷溪滩湿地,参照联合国《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详情>> 长乐城墙 长乐城墙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香东村,清代城墙。长乐城址坐东南朝西北,面积10万平方米。据《长乐县志》载:“长乐自雍正十三年改土后,乾隆元年设县,二年始凭山涧相势与筑期竣工。周围六百一十……详情>> 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2018年入选宜昌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田海寿墓 田海寿墓位于五峰五峰镇水尽司村十七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石良司(五峰)茶叶机械厂 石良司(五峰)茶叶机械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石良司村。2018年入选宜昌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展开】
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