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简称青,位于世界十大高原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此地有着丰富的国家级非遗,那么接下来排行榜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此地的非遗吧!
青海省十大文化遗产
1、拉仁布与吉门索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拉仁布与吉门索为青海省民间文学,被认为是土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全诗共8个章节,以讲唱为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穷人拉仁布和牧主的妹妹吉门索的爱情悲剧,曲调独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藏族拉伊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藏族拉伊是藏族传统音乐,为拉卜楞藏族民间音乐中的一种,唱词质朴热烈,音调高亢辽阔,其中主题主要以爱情为主,涉及了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
3、土族於菟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土族於菟是青海省同仁县传统舞蹈类传统舞蹈,是一种驱魔逐邪的舞,为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形象,主要包括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举行。
4、塔尔寺酥油花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塔尔寺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塑形的特殊技艺,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如今塔尔寺设有“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以供人们学习这些非遗技艺。
5、土族盘绣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土族盘绣早在4世纪左右就已经出现,流行于青海省互助县多地乡镇,主要是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选择面料贴在上面,再用七色绣线在其上绣出鲜艳夺目的花纹,被认为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6、热贡艺术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是一种古老藏族文化艺术,包含了绘画、塑像、雕刻等多方面的绘画造型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为主,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被认为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7、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是青海藏族的一种传统手工织造品,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形成了地方特色。加牙藏毯采用连环编结法,共有14个系列、七十多个品种,毯面较厚。
8、土族纳顿节
批准时间:2006年6月
非遗级别:国家级
土族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的土族所特有的一种传统节日,关于其历史渊源,至今仍不得而知。该节日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傩戏傩舞更是又吸收了二郎神、关公崇拜等汉文化的同时又保存了北方民族萨满文化特色,体现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现象。
9、热贡六月会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热贡六月会是藏族、土族流行的一种大型祭祀表演活动,主要在农历六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之间举行,已流传一千四百多年,集仪式、庆典、歌舞、民间小戏表演为一体,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特点。
10、撒拉人的婚礼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撒拉人的婚礼被认为是突厥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该仪式主要在每年的冬季举行,从订婚到举行婚礼,需要经过多种程序,需耗时半年多,是一种独特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