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龙镇位于龙泉市西北边陲,乌溪江上游钱塘江源头,东接锦溪镇、岩樟乡,南邻竹洋、宝溪两乡,西连福建省浦城县,北倚遂昌县。经G528国道距龙泉市区30公里,车程约30分钟。2021年全镇总面积269.7平方公里,原辖11个行政村,现6个行政村,总人口6200余人,耕地面积4337亩,山林面积38.33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6.28万亩),森林总覆盖率为93.7%,素有“浙西南林海”之美称,是龙泉市最早达标的“小康镇”。1985年,经省、地批准,住龙镇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镇。作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住龙镇创造了“四个第一”,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龙浦县苏维埃政府在住溪村成立,省委第一部电台安装在住龙水塔村,中共处属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中共处属第一、二、三次基层干部培训班均在住龙水塔村举办。住龙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成功挂牌省党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基地、省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并于2017年成功创下住龙红色小镇国家3A级景区,2019年成功创成省4A级景区镇。
住龙镇以住溪、碧龙2村名组合取名。清属西宁乡十二都。解放前后均称住龙乡,属八都区。1952年划归金龙区。1953年分为住龙、住溪2乡。1956年2乡合并复称住龙乡,属八都区。1958年改为锦旗(大)公社住龙管理区。1961年改称住龙公社,属锦旗区。1984年5月改称住龙乡。1989年撤乡建镇,辖住溪、龙星、周调、碧龙、白岩、建明、建平、建胜、西井、水塔,潘床11个行政村。2019年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辖住溪、龙星、碧龙、建明、建平、红星6个村。
住龙镇产业资源丰富,高山蔬菜园,娃娃鱼仿生态养殖基地,住溪村千亩樱花园,西井村、水塔村中蜂生态养殖场,有机茶园更是分布于11个行政村。全镇平均海拔428米,最低海拔335米,最高海拔1624米,日平均气温16.5℃。土壤肥沃,有机物质丰富,且降雨调匀,长年多雾,气候温暖湿润,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住龙镇十分重视古村落的保护管理工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发展并行”的方针,综合考虑建筑的建造年代、保存质量、建筑高度、屋顶形式和风貌状况,选择传统街巷、空间格局相对完整,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相对集中成片,自然环境风貌完整的地段以及重点建筑场所划定了保护范围。一条400余米的住溪老街横贯集镇,街两旁清中期古建筑民居林立,青砖灰瓦,马头墙,精雕细琢的木构件,别具一格,称得上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宅居错落有致,至今保持着原有的历史风貌。老百姓家门匾或墙上“革命到底”、“不断革命”、“废除苛捐杂税”等标语依稀可辨,红军街上的农户至今依然保留着“日不闭户,路不拾遗”,敞开门庭喜迎来客的古朴传统。
战争年代,粟裕、刘英、方志福、张麒麟、黄林昌等无数英烈在住龙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他们的英雄事迹,爱国情怀,一直鼓舞着后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浙西南时扎根于住龙,并在这里建立了浙江最早的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之后住龙镇积极对苏维埃政府会议旧址、红军街、粟裕将军办公旧址、中共处属特委旧址进行了修复,并新建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记忆馆、红军学堂。1985年,经省、地批准,住龙镇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镇,并且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地,因此住龙享有“浙江红色井冈山”之美誉。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住龙镇为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街道)。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住龙镇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2019年1月,住龙镇入选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住龙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0年3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住龙镇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廖家祠堂
住溪是我市重点革命老区,这里曾经是中共龙浦县委驻地,早在1934年,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浙西南就扎根于此,开展了影响深远的革命斗争,在这里建立了最早的县一级苏维埃政府。近年
住龙镇特产与美食龙泉石硅
产品名称:龙泉石硅产品别名:“刁鱼”、“石鸡”、 棘胸蛙产品产地:丽水产品特性: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的功效产品简介:棘胸蛙俗称“石硅”、“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