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环境·人口
营仔镇位于廉江市区西南部,九洲江出海口,东经109°45′至110°31′,北纬21°25′至21°55′。镇政府驻地营仔圩,距市区56公里。东连安铺、横山镇,南面临海,西连车板镇,西北连青平镇,东北连雅塘镇。地势东高西低。属丘陵地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1.2 ℃,雨量丰富。区域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800亩,林地62500亩,海岸线长28公里。山区、沿海土壤属壤土,适宜种植热带亚热带各类农作物和养殖业,围田地区土壤属粘土,九洲江出海口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素有湛江第二粮仓之称,是湛江市水产养殖专业创新镇,广东省民族文化艺术之乡,拥有国家二类口岸、东南亚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
1997年8月营圩村委会改设营圩居民委员会。现辖下洋、凌禄、竹墩、营仔、白沙、大同、多浪坡、新村、大榄田、鱼龙埠、圩仔、包墩、仰塘、垌口、福山、大山、北堤、云峡、犁头沙、新围仔、草港共21个村委会和营圩居委会,224条自然村,2010年有22544户,99468人。民族有汉族、壮族、黎族等,汉族占人口的99.6%。姓氏有叶、张、刘、万、李、罗、林、陈、郭、麦、黄、王、莫、谢、许、谭、覃、巫、苏、赖、温、戚、杨、何、钟、黎、邓、马、伍、陆、魏、曹、全、孙、招、周、祝、梁、蔡、蓝、司、樊、廖、余、利、江、沈、赵、方、占、吕、朱、潘、卢、尹、邬、吴、董、龙、缪、邱、韩、颜、冯、郑、胡、曾、袁、姚、文、符、洪、宋、邹,主要姓氏为林、张、叶、罗、陈,林姓占人口的5.3%,张姓占人口的4.8%,叶姓占人口的4.2%,罗姓占人口的2.8%,陈姓占人口的1.2%。方言有白话、嘊话、黎话、海话,主要方言为白话,占人口的42%。
二、基础设施建设
营仔圩常住人口8253人,圩区面积1.8平方公里,大小街道49条,总长18.6公里。
现有国道325线、县道674线及渝湛高速公路通过镇境,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镇与各村委会、自然村均通公路。现有硬底化乡道121公里,营仔圩设有汽车站1个。全镇有各类客运汽车203辆。营仔港口建有1000吨级码头1 个,年吞吐量80万吨。1993年,营仔口岸被批准为国家二类口岸、对越贸易点,是本省距东南亚、越南等国家最近的港口。镇内开通程控电话,现有固定电话8600余门,移动用户19127户。2000年开通宽带互联网,农民在家中可进行网上产品购销。2005年6月电视光纤装到营仔圩和附近村庄,居民可收看36套清晰的电视节目,2010年完成数字电视转换1450户。1987年投资200万元建成自来水厂,日供水量1110立方米,可解缺居民生活和工商业用水。现有110千伏安输变站1个,营仔大桥于2010年建成剪彩通车,投入430万元完成8条自然村配网改造。同时不断加快推进金海长廊、政通大道、营仔车站、营仔渔商港规划建设。
三、资源·特产
镇内有花岗岩、石灰石、高岭土、石英沙、水晶矿等资源,蕴藏量巨大。土特产有花生、木薯、木菠萝、红橙、荔枝、龙眼、杨桃、石榴、海边红心鸭蛋、龙鲕(章鱼类)等。野生动、植物有珍珠、海牛、海马、榄树、海桑等。
四、经济
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2814万元。第一产业41818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35920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25076万元,增长15.3%;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1:35: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6万元,增长22.8%财政收入综合增长率为31%。固定资产投资25050万元,增长27.4%。全镇财税三级库总收入22115042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60246元,财政综合增长率31%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亿元,增长37.7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45元。
工商业 镇委镇政府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工业经济增长迅猛,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91亿元,增长6.4%,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5亿元。全镇用电总量达3787万千瓦时,增长10%;其中工业用电量3168万千瓦时,增长10.2%。现全镇有工商企业1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超亿元2家。主要工业产品有高岭土、水泥、红砖、纸箱、藤制工艺品、木制工艺品、纸制工艺品、家具及水产深加工产品等。
农业 1995年起镇委镇政府积极调整农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大搞开发性农业,发展远洋捕捞及水产养殖。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3亿元,增长6.4%;其中种植业产值2.1亿元,渔业产值4.2亿元,畜牧业产值7525万元,林业产值70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3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顺利推进,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狠抓特色产业,加大海滩涂养殖开发力度,着重发展水产养殖加工业。以农业龙头企业--佳鸿水产(廉江)有限公司为依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发展水产养殖加工业;此外,探索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和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2008年成功创建湛江市水产养殖与加工科技创新专业镇。近年,省水产养殖与加工产品标准化科技创新项目落户营仔, 我镇在擦亮营仔湛江市水产养殖与加工科技创新专业镇品牌的基础上向省级专业镇迈出最重要一步。现种植业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甘蔗、蔬菜、水果等,是廉江市水稻生产基地。禽畜养殖主要有鸡、鸭、鹅、猪、牛、羊。渔业以海水养殖为主,主要养殖对虾、牡蛎、蟹、螺、鱼等。
五、教育·文化·卫生
2010年,全镇有初级中学4所,完全小学21所,中小学生17832人,教职工623人。有灯光蓝球场7个,普通蓝球场47个,足球场4个、排球场35个,乒乓球室(台)132个,田径运动场3个,体育器材20万件;幼儿园7所。
本镇传统文化艺术主要有舞狮、舞龙、武术表演、木偶戏、粤剧等。文艺表演形式主要有歌舞、短剧、相声等。镇设立了广播电视站和文化站。1990年开通有线电视。2003年电视光纤传输。2010年完成数字电视转换1450户。2010年有信息兴农体验室23个,现全镇有阅览室26个,文化室22个,剧团6个,曲艺社1个;村级有文化室22个,农家书屋12家。白戏剧团37个、业余粤剧团1个;营仔镇是民间艺术白戏的发源地。2000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六、名胜古迹
镇内有可开发旅游景点:龙营围万亩虾塘观光带,江洲围万亩红树林观光带。古迹主要有:唐朝零绿县城遗址、唐宋古窑遗址等。
龙营围万亩虾塘是东南亚最大的连片养虾基地。
万亩红树林位于九洲江出海口,面积31690余亩,是休闲渡假的好地方,极具开发潜力。
唐宋古窑遗址位于营仔圩西面10公里处的“犀牛岭”。窑址6座,分布在东、西山岗,面临九洲江。窑址属龙窑,宽约2米,长20至25米,有唐、宋陶罐:碗、碟、砚、缶、炉、鼎等。
窑头山窑群
窑头山窑群位于廉江市营仔镇西南面窑头山,又称“犀牛望月”。年代为宋代。1963年发现。有龙窑6座,依山坡砌筑。窑长20米~25米,宽1.8米~2.1米。主要分布在山岗的东南面。堆积厚3米~5